缄默症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佛教无辩能息谤,无争可止怨真理不必称扬 [复制链接]

1#
人生在世,真理不必称扬,做人不必标榜。遭受毁誉,大声辩驳常会使自己陷入理亏,不如快乐地接受批评,安静地时时反省。无尘法师在世时,经常喜欢对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“遇谤不辩”。当时有一段时间,无尘法师就因为忙于应酬而被人冠之以“应酬的和尚”这五个字,但他并没有去辩解什么,反而说“我想我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。”他一方面检讨自己,一方面对此保持了缄默。无尘法师的这种方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。“遇谤不辩”,既让自己知道得失,也会使毁誉者无趣自退,何乐而不为。在现实生活中,口舌之交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。在这个沟通过程中,言来言去,自难免失真之语,诽谤就是失真言语中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恶意伤害行为了。俗语有云:明枪易对,暗箭难防。也许,在很多时候,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所能够制止的,甚至有人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,于是我们对待流言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。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:“如果证明我是对的,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;如果证明我是错的,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,也没有什么用。”这与无尘法师对待诽谤的态度——“遇谤不辩”如出一辙。此时无声胜有声,当诽谤已经发生,我们一味地去争辩,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,不是越辩越黑,便是欲盖弥彰。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:“积毁可销骨,空留纸上声。”的确,对付诽谤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缄默,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,这才是明智的选择。佛陀曾教导弟子,不要妄生“嗔”念,何必苦苦争辩,助长流言之风呢?其实说的就是不要和别人计较太多,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,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,更何谈清静无为?无尘大师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,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。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闲言碎语当作耳边的一阵风一样,任它吹来,任它吹去,不为所动,就会省却很多烦恼,过一个清净圆满的人生。俗话说:流言止于智者,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流言中伤的,因为他们懂得用缄默来对待那些毫无意义的流言、诽谤。“缄默”是金,特别是应对突兀之言、突兀之事的有效招法。沉默是最好的反抗。这种无言的回敬可使对方自知理屈、自觉无趣,获得比强词辩解更佳的效果。让我们善于用“缄默”来应对诽谤吧!在我们应用“缄默”处理问题时,我们的品德和人格也随之得到了提升。在现实生活中,有了“缄默”的胸襟,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,睚眦必报;有了“缄默”的情操,自我所拥有的友谊,永远会多于怨恨。所以说:一句“遇谤不辩”包含了多少为人的真谛。真正有修养的人在面对诽谤时的表现都是极具君子风度的。所谓浊者自浊、清者自清,诽谤是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的,又何必为了它而惧怕,终日不能成眠呢!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